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物顶坛花椒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与管理、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物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物 顶坛花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LY/T 1652 花椒质量等级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检总局 75 号令(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是适用于本文件。
3.1
顶坛花椒
产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管辖范围内的北盘江镇、平街乡、者相镇、白层镇等4 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内,按本标准规定的生产技术要求生产,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花椒产物。其主要品种为地方品种大青椒、小青椒。 花椒果实果粒较大、均匀、油腺密而突出,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长有油苞,富含挥发油,麻味浓烈持久,香味纯正。
3.2
闭眼椒
发育不良或未成熟的花椒果实,虽经晾晒,但果皮未开裂或未充分开裂,椒籽不能自然脱出的花椒果实。
3.3
睁眼
成熟的花椒果实,经晾晒后种子自然脱出,果皮形成的开口状态。
3.4
霉粒
由于霉菌浸染而发生霉变,致使改变了固有色泽、有霉变的花椒颗粒。
3.5
黑粒椒
因采收不及时或干制不当,椒色变黑,但未受霉菌感染变质的花椒颗粒。
3.6
椒籽
因采收不及时或干制不当,椒色变黑,但未受霉菌感染变质的花椒颗粒。
3.7
固有杂质
与花椒树生物体有关的杂质,包括闭眼椒、椒籽、果穗梗、杂色椒及椒叶。
3.8
外来杂质
与花椒树生物体无关的一切外来显见杂物和尘土等。
3.9
色泽
成熟花椒外果皮呈油绿色至紫色,内果皮黄白色。
3.10
均匀
花椒的颗粒大小、颜色基本一致。
3.11
油腺
花椒外果皮上富含挥发油的凸起腺体。
3.12
过油椒
经过油榨,颜色暗黑的花椒果皮。
3.13
异味
花椒本身气味以外的气味。
3.14
气味
花椒果皮特有的挥发性香味和麻味。
4 地理标志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产物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物保护范围仅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物保护规定》批准的贞丰县管辖范围内的北盘江镇、平街乡、者相镇、白层镇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详细地理位置见附录A。
5 自然环境
顶坛区域位于东径105 °25ˊ~105 °56ˊ,北纬25 °7ˊ~25 °44ˊ之间。属北盘江峡谷喀斯特地貌,海拔在900 m以下。区域年均气温18.5 ℃,平均降水量1100 mm,为高温岩山地带,具有气温高、日照长、温差小等特点。土壤主要为碳酸岩发育的石灰土和砂页岩发育的黄壤,pH值5.5~7.5之间。地貌切割较强,耕地破碎零星,岩石广布,95%的面积为石旮旯,岩石白天受热晚上散热,有利于花椒树生长发育和花椒内含物质的积累。
6 栽培技术与管理
6.1 种源
地方品种:大青椒、小青椒。
6.2 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不高于900 m,土壤为碳酸岩发育的石灰土和砂页岩发育的黄壤,土壤pH值5.5~7.5,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1.8%。
6.3 栽培技术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